2023申請季早申開始啦!內(nèi)附Top 50 學校早申安排,快卷起來!
23美本申請季迎來了早申!近日美國各大高校陸續(xù)公布了23年的早申政策和時間。許多想要早點結束申請,沖擊夢校的學子已經(jīng)開始著手準備了。
早申有兩種類型,大家要注意區(qū)分,第一類是Early action(EA),若走此通道被錄取者可以放棄入學。第二類是Early decision(ED),在申請時需要簽署協(xié)議,若被錄取必須就讀,否則等于違約。 ED分為兩輪,11月份與次年1月,第一輪沒準備好的同學,可以準備充足后考慮第二輪的ED申請,也就是1月份的ED II。很多大學,尤其是文理學院會提供這類申請模式。 申請模式的術語解釋 各大高校在申請季不一定都會有早申項目,想申請早申的同學一定要了解清楚,別耽誤了后續(xù)申請的準備。為防止自己踩坑,本篇內(nèi)容請仔細閱讀! 排名前五十的大學中,只有加州大學不設早申,其常規(guī)申請的截止日期在11月30日。施行限制性早申的學校有普林斯頓大學、哈佛大學、斯坦福大學和耶魯大學,不允許申請者同時參加兩所學校的早申。 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在早申政策上是不一樣這一趨勢大家要注意,實行Early Decision II政策的以文理學院為主,綜合性大學的政策大多為Early action,文理學院設有兩輪ED主要是因為錄取名額少,所以對學生的“學校喜愛度”要求更嚴格。 但也有個例,比如綜合性大學中的芝加哥大學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、波士頓大學等七所大學的早申政策為ED II。文理學院中以EA為政策的大學有西沃恩南大方大學、科羅拉多學院、里士滿大學等五所。 一般來說早申人數(shù)比常規(guī)申請少,錄取的幾率也相對更高。但早申的競爭雖小,也千萬別懈怠材料的準備。優(yōu)異的學習成績、標化分數(shù)、文書、課外互動可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,在名校申請的角逐中更能增大自己被錄取的概率。 ED和EA的選擇間接向招生官闡述了入學意愿的大小,相對來說選擇ED的同學錄取意愿更加強烈,被錄取的可能性高于EA。但也不能夠敷衍了事,要知道參加早申的同學都是對自己的申請材料十分滿意的。而選擇EA的同學更加需要具備競爭力,在入學意愿就已經(jīng)在招生官心里打了折扣,若材料再不好好準備,那錄取的幾率甚是渺茫。 總而言之早結束申請早輕松,競爭不激烈的早申錄取率高,若順利通過申請,那么就無需準備常規(guī)申請了,省時省力。但出結果之前同學們還是要好好對待常規(guī)申請,做好兩手準備。 當然也不是所有同學都適合早申,早申前期的材料準備時間比較緊張,同學們難免會發(fā)生自亂陣腳的情況。若你的成績一直平平無奇,那就在常規(guī)申請前努努力,將好的成績寫在申請上。 在政策上,ED和EA都不是太友好。ED的入學約束力會迫使同學們失去更多的選擇,錯失更好的學校,而EA在主觀上的入學意愿并不強烈,招生官會更加偏向于ED申請者。 早申和常規(guī)申請各有優(yōu)劣勢,大家切勿為錄取率而盲目選擇早申,要在了解清楚后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申請。做足功課后,早申也許更加如魚得水,祝大家都能順利上岸!
* 部分資料來源于網(wǎng)絡
評論